一个个让人们担心受怕的非法瓶装液化气销售点,通过公益诉讼,全部取缔关停;一处处被电线“环绕”的外墙,通过公益诉讼,得以井然有序;一包包被群众视为不卫生的食品,通过公益诉讼,让群众舌尖更安全……其实,在解决这一件件“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的背后,正因为有“检察蓝”活跃在渝水大街小巷,才让“上善渝水”的颜值更闪亮。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新余市渝水区检察院聚焦主责主业,紧扣“公益”这个核心,以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为切口,认真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探索“检察监督+行政监管”办案模式,形成以“我管”促“都管”良好态势,推动解决一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检察担当答好民生答卷。
下好“为民棋”,守护“灶台下的安全”
“以前每天睡觉都睡不踏实,生怕隔壁的瓶装液化气销售点会突然爆炸。”看到紧挨着自己住房的非法瓶装液化气销售点被取缔,李先生高兴地说道。
渝水区检察院积极探索公益诉讼新领域,开展瓶装液化气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有力推动辖区瓶装液化气销售市场安全发展,多家非法瓶装液化气销售点被关停取缔。
液化气罐的安全不容小视,为守护群众“灶台下的安全”,渝水区检察院组织政法干警对辖区内29家瓶装液化气销售点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内瓶装液化气销售点均未依法办理燃气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其所销售的瓶装液化气与店里的各种货物混同存放,且没有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经营场所不符合消防要求,特别是有的销售点经营人将大量的瓶装液化气集中储存在居民楼内,安全隐患巨大。
行动是最有力量的语言。渝水区检察院向31家单位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组织召开瓶装液化气专项监督活动推进会以及听证会,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对辖区内存在的瓶装液化气销售点非法经营的行为进行行业整顿,16户经营户对燃气经营服务网点进行重新选址,织密燃气行业安全生产防护网,达到“办理一案、影响一片”的效果。
下好“为民棋”,守护“院墙下的安全”
前不久,渝水区检察院干警在巡查中发现,辖区内十余个小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居民从家中私拉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现象。这些电线、插线板长期经受风吹日晒雨淋,一旦起火,燃烧速度较快,容易引起大面积火灾,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小飞线,大隐患。渝水区检察院立即召开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听证会,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以及律师代表参加,共商解决居民私拉电线为电动车充电等消防安全隐患。经过讨论,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处理意见,向应急管理和消防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并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制止居民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的行为、同时加强对小区居民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提升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不让“飞线”变“火线”。渝水区检察院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老旧居民小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飞线充电隐患115处,全部整改到位。
下好“为民棋”,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前不久,渝水区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反映位于该区仰天岗西大道某河粉批发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不少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称该批发部生产加工食品时,工作未穿戴清洁的手套、工作衣、帽,影响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渝水区检察院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对该河粉批发部违法行为进行调查,依法对发现的违法情况进行处理。
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收到《检察建议书》后,迅速安排执法人员对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后对该河粉批发部的违法行为给予警告、责令改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渝水区检察院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食品安全专项清理整治小组,由两家抽调专人组成工作专班对辖区内超市、水果市场、农贸市场、餐饮店、饮用桶装水生产企业展开全面清理整治,对蔬菜、水果、鸡蛋,水产品等食品进行抽检,抽检各类食品135批次,对不合格食品作下架处理,守护了“舌尖上的安全”。
“公益诉讼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新职能,我们要用好这把‘利剑’,让公益诉讼成为保护公共利益的利器。”渝水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洋说道,下一步,我们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公益诉讼工作,聚焦问题提升办案效果,让更多群众感受到公益诉讼的温度与力度。